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案由 > 婚姻家庭纠纷 > 抚养纠纷 > 抚养费纠纷 > 起诉抚养费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

起诉抚养费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5-27 08:32:17 人浏览

导读:

抚养费纠纷一般是夫妻双方离婚后产生的子女抚养费纠纷,该纠纷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那么,起诉抚养费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抚养费纠纷一般是夫妻双方离婚后产生的子女抚养费纠纷,该纠纷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那么,起诉抚养费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起诉抚养费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二条进一步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此外,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当然,拘传的适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

  拘传的对象必须是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拘传前必须经过两次合法传唤;

  被告拒不到庭须是无正当理由。

  此外,拘传执行前,须告知被拘传人拒不到庭的后果并对其进行教育,如其仍拒不到庭,才能执行。

  (一)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无论是法定代理人还是委托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二)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三)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到庭

起诉抚养费

  二、抚养费起诉多久能判决

  (一)扶养费案件,自法院立案之日起,适用普通程序的六个月内判决;适用简易程序的三个月内判决。

  (二)被扶养人生活困难的,可以在起诉后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

  (三)《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2、追索劳动报酬的;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起诉抚养费程序及费用是怎样的

  (一)起诉抚养费程序

  1、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2、交到没有支付抚养费一方的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3、然后等待开庭审理。

  4、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二)起诉抚养费的费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三)起诉抚养费需要的材料

  第一、孩子的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以及复印件;

  第二、离婚协议书以及复印件;

  第三、离婚证及其复印件;

  第四、民事起诉状一式两份。

  第五、预交案件受理费。

  如果要不按照500一月的标准,那还要提供他的工资收入证明。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起诉抚养费被告人不出庭怎么办的相关知识,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离婚的时候,孩子的抚养费要定期支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支付,对于拒不出庭的抚养费案件,被告可以采取缺席判决或拘传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